当前位置: 集团首页 >> 团学工作 >> 杏林书香 >> 正文 返回首页  
“杏林书香”名师导读之好书推荐第一百一十一期——《相约星期二》

发布时间:2024-03-11 来源:伟德国际bevictor1946李悦 段君威 阅读:

【内容简介】

  《相约星期二》这是一本难得的浅显好读又充满思考的书,是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创作的自传式长篇纪实小说。该故事真实地讲述了作者的恩师莫里·施瓦茨教授在辞世前的14个星期的每个星期二给米奇所讲授的最后一门人生哲理课。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1994年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已时日无多。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每周二都上门与教授相伴,聆听老人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莫里·施瓦茨教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死亡既作为该作品的主题,又作为该小说的线索,传递了作者对于人生更深入、更透彻的思考,使《相约星期二》作品本身散发出浓郁的哲学意蕴。

【作者简介】

  米奇·阿尔博姆(1959—),美国专栏作家,电台主持,电视评论员,慈善活动家。主要作品有《相约星期二》等。

  米奇·阿尔博姆1958年生于美国新泽西州,并在费城度过了大部分青年时代。1979年,他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市的布兰戴斯大学,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他开始为《相约星期二》一书收集资料,该书记录了每周的星期二他和莫里在莫里家里关于生命意义的种种讨论。进入21世纪后,先后出版《一日重生》、《时光守护者》等作品。

【精彩书评】

  独自行走于人生长路,总有暗淡无光的日子让人失意落寞,总有喧嚣躁动的声音让人迷惘,当我们困于其中时,读书,是最好的明灯。即使我们没办法真正地亲身体验人生百态,也能从文字里了解他人的感受,明白他人的故事,甚至洞悉他人的思想,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这些感受、故事和思想可以超越它们所诞生的时代,穿越数千年给予我们指引,让我们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足够坚定。“未来”说起来玄乎,可应对方法也简单:我们认知的等级越高,对未来也就越坚定;而对未来越坚定,我们也就越容易心无旁骛地达成目标。

  这本书围绕着爱与被爱、感情与超脱、衰老与死亡以及建立自己的文化这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我们会共同探索人与死亡该如何共存,在阅读中会逐渐明白,为什么说人一旦学会死亡,也就学会了如何去活。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而我们越来越忙碌。这其实是我们被“困住”了,被生活困住,被现实困住,被思维方式困住。社会的巨大压力导致我们没时间去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所有人都向着一个朦胧的目标前进。

  所谓的“目标”是什么呢?是上学、考试、工作、房子、车子、工作、贷款等各种充斥着物欲的东西。而最需要思考的乐观、精神、爱和谅解,早被人抛之脑后。

  人的前进速度有快有慢。当所有人都在以不同的速度向前走的时候,就形成了对照和攀比。攀比多了,就自私了,就贪婪了,因为每个人都想成为得到最多的东西的那个人,这是人的本性驱使。

  每个人在满足了基本的温饱后,就开始想追求“最好”的东西。

但什么才是最好呢?获得了第一名,做成了最好的业绩,就是最好吗?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很多人穷尽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在努力什么。

  世上的每个人都有感情,所有感情中最重大、最纯粹、最理性的感情,其实是爱。爱真的很重要,它是维系人和人关系的宝物,更是让自己的内心充盈的秘密武器。我相信,每个人都对爱带着那么点向往,但忙碌的生活让我们无暇顾及它。那么,当工作累了的时候,就请分给爱一些时间吧。我们可以爱自己,爱父母,爱花店里的花,爱路边的小狗,爱微凉的晚风和温暖的太阳。

  有些时候,人会对一些事物带着自己的偏见,比如男人顾事业、女人顾家庭,男人拼财富、女人拼身材等等。这些偏见逐渐形成了一种“生存法则”和“定律”。到后来,这些“定律”逐渐成为枷锁,扣在每一个人头上。人就是这样逐渐迷失自己的。到头来,寻觅了很久,却找不到那个真正的自己了。

  而真正的自己是什么呢?作者的老师莫里已经告诉我们了--学会爱、学会自怜、学会谅解、学会相遇和告别。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解放中路142号
版权所有 © 2019 伟德国际bevictor1946 校ICP备03250